游客发表
近日,庐阳面塑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庐阳面塑”传承人杨俊生先后来到蜀山区小庙镇北分路村和五十墩社区,省非山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物质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遗产
面塑,到合俗称“捏面人”,肥蜀以面粉为主料,庐阳面塑加上颜料、省非山区蜂蜜等调和成鲜艳的物质文化色彩,经手工捏、遗产搓、到合揉、肥蜀镶等工序,庐阳面塑塑造出各种栩栩如生的省非山区动植物形象,是物质文化流传很广的民间传统手工技艺……活动中,杨俊生向大家介绍了面塑的历史和基本知识,简要讲述了捏面人所需要注意的手法和要点,并发放材料,手把手指导大家创作面塑作品。
在杨俊生的耐心指导下,北分路村的50多个孩子捏出了一个个憨厚可爱的国宝大熊猫,相互展示着自己的作品并合影留念。五十墩社区的居民沉浸式地体验了指尖上的非遗文化魅力,一块块彩色面团在手中变成花叶、花茎、花瓣,最后变成了一枝枝栩栩如生的玫瑰花。“学做面塑既充实了精神生活,又增长手艺。”社区居民杨女士说。
近年来,小庙镇积极推动非遗文化进乡村,大力引进庐州土陶、植物扎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开设非遗课堂。其中,依托大岭南文化活动中心设立庐州土陶传习中心和青于蓝非遗古法蓝染体验馆,依托小庙镇文化站开设“韩式阴阳双合拳”俱乐部等,让非遗文化走进乡村,推动乡风文明促进乡村振兴。(记者 苏龙鹏 通讯员 王辉 陈三虎)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
友情链接